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苏马荡的香茶,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里的渠道
转载
王峰于 2024/06/10 13:50:25 发布
IP属地:未知
来源:指间谋道
作者:阮山
959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苏马荡的香茶,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里的渠道
在谋道苏马荡旅居,做一个康养型的候鸟,是离不开香茶的。其实这些香茶来源渠道是多种多样的。我们通常知道比较著名的有恩施玉露,产自宣恩,有著名品牌的利川红,产自毛坝。利川红还在咱的谋道大兴有茶叶种植基地,有鱼木寨、船头寨、女儿寨、人头寨等四寨的四寨红。利川四处皆产茶,小规模的茶园到处都有,这里的山区以及丘陵盛产茶叶,温润的气候,多雨多雾湿润的环境,让这里的茶叶特别可口,耐品回味悠长,能得到候鸟们和城市居民的钟爱。
在谋道的博云广场上,在谋道中心农贸市场进大门的一个摊位上,有一个利川茶叶的经营者,不大的摊位上,摆满了各种茶叶,玉露、毛尖、花茶、红茶均有售,这个叫李红的中年汉子40多岁,来自团堡,在此地经营8年了,和我们在此安家是同步的。茶叶的经营与酒品的经营是一样的,“好酒不怕巷子深”,好茶也不惧摊位陋啊。购买者是寻味而至的,是奔着香来的,靠口碑,靠大家的心传神授,靠候鸟间的信息互动,李茶叶在谋道苏马荡生意做得颇好。
我也是李茶叶的老主顾,每年都会买上几斤,自已喝,馈赠亲朋好友,大家都夸这茶是好茶。茶叶经营也有它的特殊性,通常是先交朋友后品茶,再后成为回头客,再后来带着亲朋好友来他这里品评、论道、买卖。购茶的人大都是回头客。我是也算是个老资格的品茶人,50年前做知青下放农村,就在鄂东的黄梅县的一个大队茶厂落户。鄂东采茶是一水的女孩,男孩入茶行是要去做茶。晒茶,杀青,烧火,揉茶,磨茶,择茶,沏茶,对茶叶的行当,手工制作的方法以及高品质茶叶的标准,我还是烂熟于胸的。李茶叶的茶的确是好茶,不光好喝且耐品,回味悠长,并且条索紧凑,清香柔柔,过目、进嘴不忘。近年来我还喜欢上利川的红茶,暖胃肠,解渴津并且不影响睡眠,喝了后精神抖擞,头脑清醒,思路敏捷。李茶叶的利川红茶也成了我常买的品种。与李茶叶交往,他还结合自已的认识,告诉你茶该如何沏泡,如何品味,茶叶保存的许多知识。受益颇深。
我们相约去参观李茶叶的茶厂,去看他每天往返于谋道和团堡之间风景,以及他的家。那天十几个李茶叶的顾客造访了他的家。才晓得李茶叶经营是十分不易的。团堡距谋道有60多公里,去回一趟得有100多公里,每天开车得三个多小时;春季收鲜叶季节,也是制作的季节,一家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,过磅,择选,分级,晒茶,杀青,制作,验选更是不分昼夜;茶叶制作还需考级,拿证,经过卫生检查并达标,自已的小实验室卫生初评以及利川茶叶制作行业的定期抽查达标等;我们在他的家里看到,他家底部两层同时还是茶叶加工厂房,新的国家标准制作工艺及其设备投资巨大,无菌厂房卫生达标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。李茶叶既付出了,又得到了。李茶叶告诉我们,像他这样的经营户在谋道和苏马荡市场上还有几个,他们来自谋道本地,团堡和毛坝,共同支撑着这条香茶供应渠道。在李茶叶的新居里,我们品茗,议论着他的勤劳而又能致富的路子,议论着回乡创业从业的选项。
上好的茶叶,就是这样从茶山上的农户从地里采摘的鲜叶,到李茶叶的工厂加工,到团堡至谋道的318国道上奔驰的“五菱宏光”,到候鸟们或谋道居民们的家里,直至茶壶茶杯和盖碗里。这个供应渠道走过了岂止是几十公里的山路,更是漫长复杂的制作过程。那一叶一芽的青绿状叶片,到黑红的条索状香茗,再到重又悬浮在人们的茶杯或盖碗里,再次展开它的一叶一芽的本来面目,那是一片心香啊!
李茶叶的茶一路走来,既辛若又扎实,是一幅春天的画面,一幅劳作图;是辛苦的回报和扎实的收获。我们真该为李红一一李茶叶来点赞,这个扎实的服务于候鸟和原住民,靠勤劳的双手制作、销售、服务于城乡人们,候鸟之间的“李茶叶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