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全媒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谭杰 孙耀华
苏马荡全景 郭贤乐 摄
利川市谋道镇位于利川西北部,平均海拔1460米,森林覆盖率达70%,全镇辖56个村564个村民小组,7.4万人。谋道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、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。近年来,利川市充分发挥苏马荡优势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投入旅游地产开发,迅速掀起开发建设热潮。
通过近5年的努力,一座森林避暑新城在鄂渝边际崛起,带动了镇域经济加快发展。今年暑期,苏马荡的峰值人口突破28万人,成为远近有名的避暑胜地。改革开放以来,谋道镇党委、政府上下求索,一直在努力探索发展出路,苏马荡成功开发,成为引领全镇、全市发展的示范。
一个贫困村的复兴
“苏马荡”在土家语中意为“老虎喝水的地方”,它原本只是谋道镇药材村的一个小地名。
药材村位于谋道集镇东北方,距集镇仅5公里。由于生态良好,过去,当地村民以种植药材为生,根据计划种植中药材,再由国家统一收购,药材村也因此得名。
但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市场经济断了这唯一的生路,失去了国家统购,药材村的药材难以找到销路。没有发展传统种植业的条件,更没有发展工业的任何优势,幽居山林深处的苏马荡完全看不到出路,村民生活陷入极度困顿之中。“老子出门管儿子借裤子穿”,照当地人的话说是“走投无路”。
到2003年,药材村仅有432人,人们纷纷走出大山,外出打工。作为当时全省输出务工人员最多的镇,谋道镇外出务工有3万多人,占常住人口的近一半,青壮年劳力都背井离乡谋生去了。
就在当地村民想方设法去外地打工之际,2003年8月,村民杨正龙却反其道而行之,拿出所有积蓄与药材村签订旅游开发协议,一口气承包了8000多亩森林。但由于资金匮乏,一直延迟到2006年,苏马荡风景区才正式破土动工。
醉美苏马荡 彭庆辉 摄
2008年,杨正龙辞去公职,并把苏马荡景区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。随后,苏马荡景区办公楼及宾馆、森林公园、景区道路和农家乐等基础设施逐渐建成。从2008年开始,每年一届的“杜鹃文化旅游节”,令苏马荡的名声渐起,重庆、万州等地游客闻风而至,苏马荡开始成为夏日避暑的最佳去处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各种机遇迭加,苏马荡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。作为苏马荡核心区的药材村,也最先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。数据表明,2011年,苏马荡所辖8个村农民年均纯收入5500元、户均存款7.4万元,到2014年农民年均纯收入和户均存款分别达到2万元、73.2万元。今年3月,药材村正式命名为药材社区,昔日的村民跟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。
今年45岁的药材村二组村民杨友洪一家五口,为了生活,全家常年在外务工。看到苏马荡发展了,2011年他回到家乡,利用征地补偿款买了货车跑运输,养山鸡,短短一年就建了新房。2016年,他再次翻修房屋,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。从去年开始,他又做起了民宿和超市生意,赚得盆满钵满。如今,其固定资产保守估计在500万元左右,年收入20多万元,一家人生活无忧。
四组村民罗德明早年母亲去世,其多病的父亲凭一已之力抚养4个孩子,家庭贫困。罗德明10多岁就外出打工,成家后,夫妻俩一直从事建筑防水,学得了一门手艺。2012年,在外打工近30年的他回到家乡,其时正逢苏马荡建设高峰,夫妻俩的建筑防水技艺正迎合了市场需求,一年收入10多万元。最近几年,夫妻俩又开起了贤竹农家乐。谈起这几年的变化,45岁的罗德明笑得很甜,眉宇间透露出满足和自豪。
苏马荡的快速发展,改变了药材村全村人的命运。截至去年底,除了3户5人兜底贫困户未脱贫外,全村已没有一户贫困户。依靠门面收入,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五六万元,累积资金达30万元。在苏马荡城镇化进程中,药材社区已彻底改变了穷貌。
示范引领发展
与许多地方不同,苏马荡的城镇化之路完全是顺应市场发展的结果。从初期的无序开发到后来有序发展,顺应市场需求,政府及时补位,成为苏马荡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最大亮点。
利川参加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
2014年2月22日,在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》修改完成之时,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,谋道苏马荡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典型代表,应邀出席论坛,与全国分享改革发展的经验。
为促进苏马荡良性发展,当地成立了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,同时在全市抽调精干力量,组建工作专班。指挥部重点实施污水处理、镇容镇貌等“五整治一服务”和“洁畅安宁”行动,全力助力苏马荡“迎峰度夏”。该市先后召开40余次专题会、现场会和推进会,专题研究解决苏马荡开发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强力推进苏马荡规范性建设。
民族风情街入口一瞥
近几年,该市编制了以苏马荡为核心的一系列规划,科学、合理布局各项功能用地,明确镇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和康养产业定位,重点打造“一区(苏马荡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)、四园(中国水杉植物园、齐岳山风电观光园、鱼木寨民俗文化体验园、船头寨历史文化保护园)、两街(谋道民族风情街、谋道民族商业街)”,努力建设集休闲旅游度假观光、民俗文化体验、居住功能完善于一体的森林新城。
该市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,苏马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到目前,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投入资金近30亿元建设配套基础设施,其中政府投入近10亿元,全面改善了集镇的水、电、气、路、通信、文化、排污等基础设施,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,苏马荡已成为重庆、武汉、万州、宜昌等周边城市居民休闲避暑的新选择。
在发展过程中,谋道镇始终坚守生态底线,坚持遵循“在开发中保护,在保护中开发”的原则,注重环境保护,对违法行为坚决打击,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。目前,苏马荡已有124个小区建成地埋式动力污水处理设施,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,另有两个污水处理厂已启动建设,为苏马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近几年,谋道苏马荡获得各种殊荣不断。2013年,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;2014年,荣登新华网“2014年旅游业中国最美榜”;去年,谋道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小镇。目前,谋道镇已升格为副县级城镇,现正努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。
齐岳山风电风景如画 郭贤乐 摄
苏马荡林海云天小区建立的生态贡米基地
扶贫带动发展
12月5日,利川市“产业扶贫乡村行”启动仪式在谋道镇举行,积极为村企合作搭建平台。当天,苏马荡康养产业商会、村镇银行、利川农商行分别与谋道镇及相关企业签订了协议,支持各村立足优势,加快产业发展。
谋道地处高海拔地区,比较偏远,土地贫瘠,多年来,一直是该市重点贫困乡镇之一。近年来,借助苏马荡旺盛的人气,谋道镇坚持走扶贫创新之路,依托乡村城镇化,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。2012年以来,全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市域投资和消费迅速增长,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2.14:20.8:37.06调整为31.26:28.07:40.67,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。
地产扶贫效果好。苏马荡的兴起,让药材等8个社区的土地资源迅速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“香饽饽”。8年来,苏马荡累计完成国有土地出让金3.5亿元,完成税收收入2.5亿元、非税收入0.3亿元,反哺了地方发展。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价值不菲的土地补偿款,一夜之间,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“百万富翁”。
就业扶贫范围广。苏马荡吸引数以十万计游客的长期居住,锻造和改变了原有的产业链条,促进了农民创业和就业结构的转变,直接或间接提供了3万余个就业岗位,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的目标。当地农民利用土地流转收入从事餐饮、服装、运输、物流、民宿等行业,获得了持续有效的稳定收入,2018年直接服务于苏马荡“候鸟”的市场主体近4000家。
社会扶贫有成效。在谋道镇党委、政府的引导下,去年以来,35家开发商结对帮扶35个非重点贫困村,2400名业主“一对一”帮扶贫困群众,帮助建企业、送资金、送技术,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,贫困群众则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种植、养殖业主和产业工人。各开发商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多措并举为贫困群众提供发展机会,增加致富渠道,成为一段佳话。
打造康养大未来
几年的探索实践,谋道苏马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,成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的示范和样板。当地独特的生态优势,成为健康养老代名词,吸引无数游客蜂涌而至。数据统计显示,今年暑期,年龄超过60岁的游客达18万人,占常住游客总量的六成以上。
苏马荡人来人往
结合全市提出的“一乡一业”发展战略,谋道苏马荡下一步将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坚持规划引领,优化社会治理,大力实施“康养+”,加快转型发展步伐,全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。
着力产业发展。统筹推进康养产业体系建设,探索“康养+避暑养老”新模式,助推“康养+全域旅游”新格局,壮大“康养+生态农业”新业态,倡导“康养+运动休闲”新生活,打造“康养+会议接待”新品牌。
推进功能完善。按照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、优化配套、适度超前的原则,以保基础、保环境为重点,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,不断完善苏马荡基础设施,推进苏马荡“双创”工作。加快318绕镇线、苏马荡水厂三期工程、污水处理厂、水杉植物园、网络、康养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,分步推进谋道古镇建设。
理顺建管秩序。严格按照《康养地产分类处置工作方案》,加强建设秩序的规范管理,坚决控制地产规模,重点发展生态农业、旅游观光、基础配套和服务类项目建设,进一步完善各小区配套和物业管理等功能,同时加大对康养地产的分类消化处置。